2013年12月3日,北京市西城(南)区“北京市教育优秀成果推广会”在诺林大酒店二层报告厅召开。在“北京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西城(南)区共获得二等奖7项。北京市教育学院宣武分院、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北京市育才学校作为获奖代表在“教育优秀成果推广会”上进行了大会展示推广。
我校胡东升老师就“《科技创新》课程的研发”获奖成果进行了展示汇报。
胡老师以介绍一种植物“落地生根”的图片作为演示文稿的背景。首先,介绍了这种植物的特征,然后谈到选此作为背景的寓意。--《科技创新》课程是在诸多的考试科目和会考科目这样一个茁壮的学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在适宜的教育氛围中,落到学生培养的沃土上生根成长为“新个株体”的新课程。
胡老师从五个方面做了汇报:
1、课程的研发背景
2、课程的研究内容
3、课程的实施过程
4、课程所取得成果
5、课程的经验反思
推广会聘请了王建宗校长、文喆院长、裴娣娜教授、高鸿源教授为推广会点评嘉宾。
王建宗校长在点评中谈到:育才学校胡老师的课题抓住了科技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上严重的不足这一关键问题,现在的课堂教学没有专业的“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落实在课堂并加以研究发展对教育改革意义重大。
高鸿源教授点评:课题小,有针对性,层层剥皮获取第一手资源。分析问题,将问题行为化了。价值取向—落实在学生教育上是根本。希望多总结,课题潜力巨大。
文喆教授点评:有实效的对策研究、有实践的基础研究,是打破现有东西的创新研究,这本身就是“创新”。强调不仅仅要教育学生创新,教师也必须做创新。
北师大裴娣娜教授为课题专门做了点评的PPT演示文稿,做了全方位的点评:
1、 课程研发的指导思想----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单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误区中解放出来。
2、 课程内容的核心----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3、 课程内容的分类----四类内容的相互关联和渐进性
4、 课程实施的多样形态----研探结合、循序渐进、横向扩展、纵向延伸
优秀成果的推广将会带动教育研究的可持续性发展,也为教育研究的成果回归到教育实践中创造了可行性的氛围。科研促进教育、科研服务教育,让教育研究成为教育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全面提高青少年一代的素质,造福于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