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12月12日上午8:00-10:10,初中数学教研组在初中部录课室开展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全体出数组教师以及专家李方烈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会前,初二备课组的孙晓英、宋巍和项辉老师经过了大约两周时间的准备,三人“背靠背”备课,虽然请教了组内的很多老师以及专家,但她们彼此并未交流。在12月9日(周二),孙晓英、宋巍、项辉老师先后作了一节《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录像课。
活动开展得很紧凑,讨论得也很热烈。首先,她们三人各自谈了自己是如何备课的,并且对课堂设计思想做了阐述;而且通过作课后与听课老师的交流,反思自己的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意见。然后,听课教师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浦振国、张瑶、詹丽华、申立军、邵德云老师的发言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红老师对着录像细致的谈课堂的语言,如何设问,板书设计等。并提出在学生活动的构想上还缺乏创意,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提高。最后专家李方烈老师做了点评。
通过此次活动,使大家对于本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也在课堂设计的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是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总之,教师的实验场地在课堂。“同课异构”为教师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