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3日15时40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再次变身“太空教师”,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将三尺讲台放置在了无垠的太空中。北京市育才学校初中部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组织学生到地面主课堂以及在校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的授课内容。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以天地对话的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等一系列奇妙现象,并介绍与展示了空间科学设施,激发广大青少年追寻“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的科学梦。
初中部科技创新小组在“天宫课堂”开课前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太空“冰雪”实验是此次四个演示实验中同学们最期待的项目。而太空“冰雪”实验,以及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一天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由神州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完成的“太空奥运五环”实验,都是出自北京市育才学校初三12班的刘隽麟和他的合作伙伴北京市第八中学的焦子奥同学的创作。他们在陈宏程和刘英博老师的指导下,从方案的设计、申报、完善方案、地面模拟实验、专家指导到撰写航天员演示脚本,以及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呈现,前前后后历经八个月的精雕细琢,把奥运五环和浪漫的冰雪,带上了浩瀚星空。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我校桑春茂校长、齐建军书记以及初中部樊颖副校长等给予了团队充分的指导和最大的支持,科技中心、龙泉校区以及科技创新课的王落琳老师等,都为本次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障。
带着“太空奥运五环”实验成功的喜悦,陈宏程、刘英博老师,刘隽麟、焦子奥同学以及我校六年级7班王淳同学,作为太空“冰雪”实验设计团队,应邀到中国科技馆地面主课堂参加“天宫课堂”授课,亲自在地面实验室操作了“太空奥运五环”、火箭模型等暖场实验,也在录播室内近距离观看了航天员王亚平老师演示的太空“冰雪”实验。
透明的液球飘在半空中,王老师用一根小棍点在液球上,球体瞬间开始“结冰”,几秒钟就变成通体雪白的“冰球”。王老师还说,这枚“冰球”摸上去是温热的。这其实是由于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在外界提供结晶核的情况下很不稳定,很容易析出晶体,从而就由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变成了雪白的“冰球”。
刘隽麟说:“这个实验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课堂上学习过的化学显色和结晶反应,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小苏打和白醋,并经过北京大学化学院、中科院权威教授的建议、陈老师和刘老师的帮助指导,才最终完成。”在录播现场的他难掩心中的激动:“当美丽的‘冰球’在王老师的手中转动,240个日日夜夜的少年人梦想也仿佛在那一刻得到了最完美的实现。”
观看“天宫课堂”之后,同学们还参与了和专家的互动。王淳同学代表龙泉校区六年级同学们向专家提出了“为什么宇航员离太阳比我们近,且没有大气保护而不会被烧焦?”的疑问并得到专家的权威解答和发放的纪念品。三位同学还在现场接受了科技日报、科普时报、北京电视台的采访,相关视频和文字已经被报道。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除了到现场参与“天宫课堂”节目录制,初中部在龙泉校区还组织学生于教室内观看了直播。同学们热情高涨、认真记录并写下了自己的航天梦想。六年级5班王宁祎同学写到:“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茫茫宇宙中,中国太空实验闪亮夺目。同时,深邃浩瀚的宇宙中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少年人去探索。”
通过“天宫课堂”第二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更多的航天知识,萌生了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兴趣与激情。在活动结束后,育才学子纷纷表示要学习中国航天追梦人志存高远、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钻研精神,在当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探索属于自己的浩瀚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