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翱翔计划化学与生命科学领域培养基地北京育才学校第十四批翱翔学员结题答辩在云端顺利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有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张毅主任及团队教师代表、首都医科大学王学江教授、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永勤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田平芳教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刘焕光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文轩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孙喆副研究员。北京市育才学校高中部寿延副校长、北京市育才学校科技中心陈宏杰主任、第十四批翱翔培养学员全体基地校及部分生源校指导老师参加会议。第十五批翱翔培养学员已经开始基地培养过程,这次论坛作为科学素养课程的第一课,他们将全程观摩学习科学论坛。
受疫情影响,十四批学员的基地层面全培养过程基本是在线上进行。3月初,育才基地进行了“如何写好科技论文并做好结题准备”的基础素养课程培训,并在3月25日举行了十四批结题预答辩,为科学论坛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科学论坛上,寿校长首先致开幕词,感谢一年多来高校专家、基地校、生源校教师的鼎力支持和十四批学员的不懈努力,预祝科学论坛圆满成功。学员答辩环节有首都医科大学王学江教授主持,9位学员共计7个作品分别在蛋白生物信息技术、新药开发与合成、抗肿瘤细胞治疗、生态环境监测方面做出了探索。
在持续的疫情影响下,部分高校实验室不能完全开放,但是学员和老师们努力克服困难,通过文献调研、自主学习、向专家老师们请教学习等方式也进行了科学探索的新尝试。学员们对于自己的课题能够有相对深入的了解,面对专家问辩,能进行思考、理解并予以回复。
王学江教授对整个答辩环节进行了总结点评,认为十四批学员整体水平令人满意,能够看到学员们在一年多来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后续需要在更多细节问题上再下功夫,进一步完善探究作品,对于很多学员未来的科学研究的打算表示赞许,鼓励他们继续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最后,张毅主任发表讲话,进一步肯定了育才基地在创新培养工作中所做的努力,鼓励基地持续探索疫情背景下的破局之举,努力开创疫情、双减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局面。育才基地未来将会持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与方法,翱翔培养,我们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