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新闻 | 学校介绍 | 校园风貌 | 教师风采 | 德育天地 | 教学研究 | 党建育才 | 创新教育中心 | 学生中心 | 国际教育 | 招生 | 校友网
 
 






 

 

 





































您现在的位置: 学校新闻 >> 德育信息快报

馆校融合”优势彰显育才师生畅学文博
日期:2024-05-18   访问人数:1404  发布部门:高中德育

为贯彻研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关于“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讲话精神,落实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馆校合作”的指导意见》和“七个一”活动实施情况,市文物局、市教委组成调研组于202441日开始到博物馆、大中小学校开展调研。我校于418日赴国家自然博物馆参与了此次调研活动,就育才学校长期与国家自然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进行“馆校合作”,将自然课、地理课、历史课、美术课、英语课、语文课等开在博物馆等进行了汇报。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

 

 

应北京市文物局邀请,2024518日上午,北京育才学校高中部选派师生代表共同参观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并出席了2024年北京博物馆月开幕仪式。

 

 

 

在开幕式现场,发布了北京博物馆月四个主题周,即“展览周”“文创周”“电影周”“阅读周”四项主题活动。同时启动百馆千展万人观活动,并发布《北京博物馆导览》和《北京博物馆地图》。

开幕仪式后,师生代表重点参观了当日向公众开放的燕赵乘春复此行——京津冀协调发展专题展。学生们在展览现场欣赏了《热河全图》《天津行宫图》《津(芦)卢铁路路轨》等文物古迹,从京津冀地区的地理位置、文化血脉、劳动经验与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多角度共同欣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成就。通过参观展览,学生对京津冀地区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博物馆的陈列室里,华北地区各种珍贵的文物展品展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让学生感受到了京津冀地区历史的厚重与深远。

 

 

 

师生代表同时参观了位于地下一层展区的博物馆防震科普展。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人类的历史上经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博物馆作为文物的收藏地,建设上需要采取更严密的防护措施。在展区,学生近距离感受到大运河博物馆中的防震科技,了解大运河博物馆的隔震层建设。这里通过隔震支座和仿生金属,让博物馆得到全方位保护。学生在参观中接连感叹中国现今抗震技术的先进。学生通过VR眼镜和AR视频,近距离感受到了地震来临时,博物馆内部减震措施都是如何运作的。在地面超白玻璃展示窗,学生近距离观看隔震结构展览窗,更加直观看到大运河博物馆一体化、多层面的防震设计,也让地理课本中的防灾减灾知识真正走进生活。

参观大运河博物馆是一次十分深刻的体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延伸,更是对历史的感悟和体会。学生在这里利用先进的VRAR和骨传导技术,把运河的前世今生和博物馆的先进技术有机融合,铭记历史,拓展视野。

带队教师代表邢玖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学校时,我们地理老师带学生走进古代建筑博物馆上地理课,了解农耕文化。今天带学生们过来参观,很受触动。学生们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他们通过参观展览,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浸润。

我校将继续发挥地域优势、课程优势,在日常充分利用周边的博物馆资源,在研学中充分挖掘当地的博物馆资源,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博物馆文化汲取更多的滋养与提升。

 

【附新华社5月18日报道】

在博物馆感悟初心使命

国际博物馆日这天,很多“红色地标”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在沉浸式的历史体验中,大家共同回顾党和国家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深切感受红色文化、感悟初心使命。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展厅里,“诵·歌献给党”红色文化季诗歌朗诵邀请赛正在举行,“一大·宝藏”青少年爱国主义党史教育项目启动;场馆外,主题文创集市开市,中共一大纪念馆所属“一大文创”“一咖啡”“一大研学”等品牌亮相,“初心号”红色巴士首发,助力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这里的氛围特别好,红色历史让人感到亲切而有力量。”来自浙江台州的高一学生郑希怡和父母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后说,“课本里学过的历史和眼前的文物、展陈对照之下,更能感受到党的初心和使命。”站在巨幅油画《星火》前,郑希怡对父母说,以后无论在哪里读书学习,都要积极向上、报效祖国。

 

 

  观众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展厅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郭敬丹 摄

 

上海市民杨红带着8岁的女儿来逛馆。我读书的时候就来过这里,现在女儿读书了,我带她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暮色四合,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物史料专题展”开放夜场讲解。一旁的中共一大会址正门限时开放,灯光照亮石库门小楼里18平方米的房间,无声讲述一百多年前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我们的系列活动也就此展开。希望通过从白天到晚上持续的互动,让更多公众走入纪念馆,对我们的历史文化、党的初心使命形成深刻记忆和情感共鸣。”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说。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访·辅德里石库门”主题活动、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夜场参观、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纪念馆探馆直播……一场场特别活动在上海多处“红色地标”展开,让游客惊喜连连。

在北京,一批展览线上线下精彩亮相,厚植家国情怀。

 2024北京博物馆月活动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启动。启动仪式上,京津冀博物馆展厅揭牌,由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联合主办的燕赵乘春复此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展揭幕。

 

 

  图为参观展览的学生。新华社记者 罗鑫 摄

 

在展览现场,一辆蒸汽机车的复制模型吸引了观众们的目光。策展人张杰说,这辆机车是中国国力由弱到强的见证,生产这辆机车的工厂现在能够生产时速快得多的高铁列车。

北京育才学校教师邢玖阳说,今天带学生们过来参观,很受触动。学生们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他们通过参观展览,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浸润。(记者郭敬丹、罗鑫)

 


陆宇发布     
 


北京育才学校 信息中心制作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