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开卷新中考、推进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推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促进高质量育人,北京市育才学校于2024年10月15日上午承办西城区道德与法治学科初三年级研究课活动。区教研员蒋凤老师及全区80余名初三道德与法治教师参与现场观摩并进行集体评课活动。我校赵源、王潇老师深入挖掘教材,践行“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开展了《夯实法治基础》《延续文化血脉》的两节研究课,为初三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引发新的思考,受到一致好评。
赵源老师授课的题目是《夯实法治基础》,她深入挖掘教材,整合教材知识内容,通过选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授课,以法治案例明良法、参与建议说善治、法治中国描蓝图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在课前实践、课堂参与中正确理解法治这一重难点知识。
在本节课中,赵老师通过课前布置任务并安排课堂案例分享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法治的作用,了解何为良法,认同法治道路,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的正确理念,培育政治认同和法治观念。通过设计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提建议活动、讲述其从立法到实施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善治以及如何走好我国的法治道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王潇老师授课的题目是《延续文化血脉》,她结合中轴线申遗的时事新闻,深入挖掘并整合学校教学资源,通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我校实际情况的内容进行授课,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和认同感。
她课前通过发布“一双慧眼发现育才文化之美”的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这种分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探索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通过三个小组展示,引导学生探索三种文化之间的联系,深化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同时通过“一场讨论思考育才搬家之意”、“一次规划共谋育才文化建设”,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课程过程中感受文化价值,坚定、践行文化自信。
研究课结束后,蒋老师组织开展集体评课。来自15中的步立新老师、43中的王佳涛老师等结合自身感受进行点评,对两位青年教师的课程给予高度评价:“赵老师的课,让3名学生分享案例,这三个案例都是贴近生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较高的时政素养和深入的思考,这与老师平时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这个框题内容很多,但老师讲起来自然流畅,重点突出。在讲法治道路时利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从立法到实施的过程来让学生讨论分析。学生课堂生成学科观点,这才是真正的“讲”课,注重课堂生成,学生理解到位,才能记得住。”“王老师素材特别吸引我,而且我可能和王老师的授课方法有一些相像,对贴合学生的素材很感兴趣,所以当时看到王老师讲义以育才迁校为逻辑线我就觉得非常棒。在讲授主要部分的时候王老师大胆用学生的课前任务作为主线串联,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同时王老师在教授这一主体课程的时候也很有逻辑性,从古到今的案例引申出从个性到一般的新知;最后又从大到小的深入发掘内核,从而升华整节课堂。”“两位老师的展示课设计逐层递进,学生交流参与充分,从真实生活出发,观点创生丰富生动,真问题真分析,能看出学生的真情感,老师的教学设问有层次、有意义,学生素养好,教师的培养好,对教学参考意义大。”
随后,教研员蒋老师对本此研究课活动进行点评,从两节课的筹备与打磨过程、课堂实施效果、教学方式现实意义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充分肯定了两位青年教师的成长,表达了对两位老师的认可。她强调“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要关注新课标的渗透,践行‘做中学’的活动观,关注学生思维培养,做到教学评一体化。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蒋老师的评价与总结为,新中考道德与法治开卷改革下的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
最后,育才学校初中部樊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樊校长对蒋老师和区教研能给予育才两位青年教师做课和成长的机会表示感谢,肯定了两位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努力和进步,并鼓励她们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同时,樊校长还热情地邀请各位来听课的教师到育才校园进行参观,感受我校的独特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