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
在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进程中走在前列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报告
中共西城区委书记 王宁
(2015年5月15日)
王宁书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视频下载
同志们: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中央、市委和区委的工作安排,今天由我来讲一次党课,同时就这次专题教育进行动员部署,也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体会。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的体会,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三严三实”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2014年3月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第一次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三严三实”,指出“三严三实”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着眼于进一步解决作风问题,从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了对广大党员干部的鞭策激励和关心爱护,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切中了作风之弊的要害,抓住了改进作风的关键,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和延展,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西城的生动实践,推动西城区在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进程中走在前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
首先我们要准确领会“三严三实”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我想,要从三个层面来认识和把握:
一是“三严三实”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传统理念和道德思想。
“严”和“实”是贯穿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旧邦新命的精神追求,这是“三严三实”的源头。“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修身是古代从政的基础。孔子曾讲过,“修己以安百姓”,“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说的就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德行去教育和感化百姓。四书之首的《大学》也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追求,说的也是内具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在身心的修养磨练中增长才干。《礼记》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可见,从“严”治吏、从“实”选吏,是古代吏治的重要经验,正己修身就是士大夫们的“官箴(zhen)”。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大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的说“功成名就”,有的说“高官厚禄”,朱元璋一直摇头,直到有人讲“畏法度者最快活”时,他才点头称是。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守规矩,在历史政治的传统中也强调重视守规矩。
自古以来,“不谋实事”是对为官者强烈的批评,为政最忌讳“华而不实”、“纸上谈兵”。唐朝的姚崇,历任三朝宰相,为大唐盛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临终前有人问他有什么为政之道,他只讲了“崇实充实”四个字,意思就是要崇尚实干、充实国库。古代尤其推崇忠诚敦厚,要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要有“舍我其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这些认识,虽然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其修身、律己、务实的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说,“三严三实”是站在当代中国发展的高度,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汲取和发扬创新,贯穿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巨大魅力。
二是“三严三实”与党的宗旨一脉相承,丰富和发展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理论要义和思想内涵。
“严”和“实”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一直以来,实事求是是我们的思想路线,求真务实是我们的作风要求,真抓实干是我们的能力体现。“三严三实”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能够在革命、建设和发展中不断带领人民夺取新胜利的关键。毛泽东同志提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并着重指出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别的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我们党领导下的八路军、解放军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革命胜利,靠得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靠得是作风朴实和纪律严明。有一首山歌这么唱“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是当年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生动写照,也正是如此,才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爱戴和拥护。邓小平同志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讲理想、讲纪律和讲实干。江泽民同志曾郑重告诫党内的每一名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说话办事都应当老老实实,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胡锦涛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率先制定并带头执行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从严明纪律、严格管理干部要求出发,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字的好干部标准。从中可以看出,在我们党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党的作风建设一脉相承,“严”和“实”这个魂是贯穿始终的。
从理论内涵来讲,“三严三实”的要求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做人做官做事的统一、内在自律和外在约束的统一、对干部德与才要求的统一。“三严”,是指向改造主观世界的内在自律,蕴涵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严肃的政治追求,是完善组织生活、贯彻民主集中制等严格的组织原则,是懂规矩、守底线、拒腐蚀、永不沾等严明的纪律要求。“三严”彰显了“讲党性”的核心价值,体现了“讲纪律”的独特优势,发扬了“讲认真”的优良传统,这其中,严以修身是基础,严以用权是核心,严以律己是根本,为“三实”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三实”,是指向改造客观世界的外在约束,蕴涵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是求真务实、尊重实践、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是忠诚老实、厚道朴实、认真踏实的处世态度。“三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工作方法、处世态度,这其中,谋事要实是前提,创业要实是关键,做人要实是保证。“三严”是“三实”的根本前提,“三实”是“三严”的具体化和深化,“三严”与“三实”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三严三实”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反映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对作风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作风建设内涵的拓展和创新发展,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
三是“三严三实”体现了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价值追求,是党员干部作风修养的精神坐标和行动指南。
“三严三实”涵盖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等多个方面,规范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是检验党性原则、为官从政的具体标尺,是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从字意要求来说,“严”有严肃、严格、严明、严正、严谨等方面意思,同宽和松相对;“实”有老实、实诚、实干、实在、实践等方面意思,同虚和软相对。具体来说,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三严三实”是共产党人“质”的规定性,是一个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本真”。在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践行着“严”和“实”的要求,涌现出许多像焦裕禄、谷文昌、孔繁森、杨善洲、沈浩这样的优秀干部,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当年,焦裕禄同志在兰考防风固沙,提倡种植泡桐。如今这些亲手栽下的幼桐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都亲切地叫它“焦桐”。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担任市委书记时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中说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真切表达了对焦裕禄精神的深情赞颂,让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优秀共产党员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伟大情怀。谷文昌同志,十几年如一日,带领群众防风固沙,满岛种下木麻黄,如今这些树苗已长成茂密的森林,泽被后世。习近平总书记曾称赞过,他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楷模。还有杨善洲同志是云南省保山的地委书记,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建成了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最终无偿地献给了国家。还有很多这样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在我们西城区也有许多严于律己、求真务实的好干部,比如,像区法院的赵海法官。他是第一个也是北京市唯一的专职巡回法官,六年来一辆电动车,冬天一副棉手套,夏天一瓶十滴水,穿梭在西城的大街小巷。在这期间,他自创了一套“家长里短”审判学,结怨十年的邻里纠纷在他的调解下冰释前嫌,曾经的拆迁钉子户,为他送来了锦旗。赵海法官说:“作为审判员,既要讲法律、讲原则,又不能只会讲法条,要既讲法又讲理,碰到家庭纠纷还要讲情,才能做好”。我们区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用自己的实践,不懈追求“三严三实”的境界,在他们身上彰显着共产党人高尚的政治品格。我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永远秉持共产党人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把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价值追求发扬光大。
第二个方面的体会,践行“三严三实”,推动西城发展。
我们说,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仅要在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上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在推动中心工作上见成效。当前,引领我们各项工作的总框架、总抓手就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的目标系统,全面小康是全领域的小康和全人群的小康;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目标的动力系统,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目标的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目标的控制系统,就是要把“严”的标准贯穿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我们要把践行“三严三实”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合起来。我们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要解决的是“事”的问题,而“三严三实”主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于有一支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全面过硬的执政骨干队伍。我们应该以践行“三严三实”的实际行动,以“严”和“实”的良好作风,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真正贯彻落实提供坚强保障。
我在参加市里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培训时,有这样一个体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北京来讲,就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描绘的愿景目标。具体到西城区,就是要把国际一流作为“一个标准”,把和谐、宜居作为“两把尺子”,来找到差距、明确目标、补齐短板,让西城区在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进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想,过去说我们的发展状况、发展特征,谈的都是“五个高度集聚”。可能今后就不能这样描述我们的现状了,要看我们的和谐宜居状况,谈的可能就是幸福指数、生态指数、宜居指数、负氧离子指数、贫富差距指数等等。
“国际一流、和谐、宜居”含义深刻而广泛,我想在这里和大家谈一谈我的初步思考。大家也可能敞开思想,共同研究。
一个标准就是国际一流。什么是国际一流,就是顶尖、最好。具有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开放包容的精神品质、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繁荣进步的思想文化。
当前,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就拿“一带一路”战略和我们参与世界经济大格局建立的“亚投行”来说,包括丝路基金,都是今年全球政治的最新热点,这些都说明,我们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作为大国首都,我们不仅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更成为中国外交的“主场”。如果没有强烈的国际意识和战略眼光,恐怕很难建成和世界大国形象相匹配的首都城市。
我们需要的是,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一流水准的服务保障,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软硬件环境方面都要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在“亚投行”落户西城区的过程中,我们深感按国际规则、按国际一流的标准办事的重要性。我们还需要的是,城市居民开放、自信、包容的心态素养,成为与世界大国首都核心区相匹配的城市主人。同时,我们也需要的是,树立国际一流的工作标准,不断拓宽国际视野、适应国际环境、对接国际规则,全面提升城市、产业和居民的国际化水平。大家可以对国际一流的内涵进行丰富。
所谓两把尺子,第一把尺子是“和谐”。和谐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不仅要有物质文明的进步,也要有精神文明的富足,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空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这把尺子考量更多的是“软指标”,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关注居民的生活品质、生活质量。
现在许多国家衡量发展成效,已经用人民的幸福指数代替了国民生产总值,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现代城市治理的基本趋势。那么,按照“和谐”的标尺要求,我们的和谐目标就应该是开放包容、协调共生、安全稳定、社会关系和谐、充满人文气息、充满爱和温暖、富裕安康这么一个城市。其内涵应该包括居民安居乐业、公共服务发达、文化繁荣发展等等,让工作和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能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享受到获取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和权利,能够全面、平等、有效地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内心感受到更多的公平感、尊严感、安全感、安静感和快乐感。我们和谐的内涵也可以一起去研究。
第二把尺子是“宜居”。宜居,字面上理解,就是更适合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地方。这把尺子考量的主要是城市功能和社会治理的能力,涉及资源、环境、交通等方方面面,更多的是“硬指标”。根据宜居城市标准,宜居的内涵包括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和公共秩序安全六个方面。具体的考量特征是经济富裕度、社会文明度、生活舒适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和公共安全度。
用这个尺子来衡量,我们西城区还是不小的差距,我们资源承载力已经超负荷,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等指标都不达标,还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比如:从住房水平来看,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小康社会监测标准,人均27平米,而西城区现在只有24平米,虽然看似接近这个标准,但还有很多群众居住在不足8平米、甚至不足5平米的房子里,全区大约还有5万户10万人,居住在老旧楼房和低矮平房区,这还不包括文保区,可以说是苦乐不均、差异很大。从城市绿化来看,全市最低标准是人均5平米,而我们区低于全市最低标准,人均3平米。这几年,我们挖掘潜力、增大绿地,但人均增加2平米谈何容易?从水资源来看,我们区的人均水资源量才118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2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警戒线。再如:在出行方面,我们的道路规划实现率才仅仅达到了66.9%,公共交通出行率也比较低,动态交通状况持续紧张等等)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奔向我们的目标,实现我们的愿景,让西城区成为一个让人难忘、让人留恋、让人向往的地方,让工作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人们感受到舒适、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幸福、感受到美好。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如果按照“一个标准”和“两把尺子”来衡量,西城区未来一段时期,要做好规划布局、疏解非首都功能、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和民生改善、文化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六篇大文章”。在这里,我想重点讲一讲如何做好疏解非首都功能这篇大文章。这件事,就是创业做事要实的具体体现。总的想法就是一句话,思路要开、决心要大、招法要新。
疏解非首都功能,首要的就是解放思想。
我们常说,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问题上,我们还应该在思想认识上再统一、再深化、再提升。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城市,是一个以人而聚、因人而兴、为人而变的空间载体,我们应该以人的实际生活感受为导向。而目前,我们的城市功能过于集中,人口和产业过度集聚,“城市病”越来越重。我们说,造成我们“城市病”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开发强度,还一个是人口密度,这两个指标已经突破了天花板。(我们常住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6万人,是全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另外,我们用于绿地建设和公共服务的空间已经没有多少了,以前我们说“见缝插楼”,现在 “见缝插绿”都很困难了。)这是当前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正如市委郭金龙书记说的一样,一个浮肿的巨人,必然是步履艰难,很难走远的。王安顺市长也说过,让城市安静下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疏解非首都功能这项工作。不是简单地为了疏解而疏解,疏解的目的是为了让城市更宜居、更和谐、更好地发展,让城市更有呼吸的空间。这是对我们的一场“大考”,是党中央、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所以,我们要向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认识容易走入误区,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走出标签化、片面化和本位化的误区。按照和谐、宜居“两把尺子”,我们应该对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功能等各个领域的功能,进行一次全面、深入、具体的梳理,不论是哪个领域,只要在“一个标准、两把尺子”之下,我们都应该认真研究,该取缔的取缔,该调整的调整,该完善的完善。但现阶段,有些同志在理解“四个中心”功能上有一些考虑不清楚的地方,有一些不好的倾向。一种是标签化。认为贴上“四个中心”标签的功能就一定要强化,我说,这不一定。比如,文化产业在我们这儿发展很好,因此,有人就认为只要是文化产业就可以在我们这儿发展。我说不一定,那些大量用工、劳动密集型的文化产业就不适合。这种标签化的思想倾向是要不得的。一种是片面化。认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就是疏解“动批”,疏解“天意”,把动批、天意疏解完就完了,功能就强化了,其实这只是我们工作中的几个点而已。还有一种是本位化。认为疏解都是别人的事,没有我们的事,其实不是,各个部门都有疏解的事、也都要为疏解出力。
思维模式也容易有惯性、有定式,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打破惯性思维。西城要转身,发展要转型,我们的思想也要跟着转换,工作方式也要转变。大家可能多年来都有惯性思维,在城市转型的时候,很容易停留在过去招商引资这种惯性思维的层面上,认识上没有站得更高。现在,我们就要树立从集聚到疏解的转变,关键是头脑上要转变。
面对疏解非首都功能这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区各部门、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克服传统思维、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扎扎实实把这个事做好,没有思想的转变,工作上就落实不好。(我曾经在区里的一次会上,讨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时候,我讲过两句话,是电影《南征北战》两句台词,一句是:不要怕家里的坛坛罐罐被敌人打烂,今天我们放弃这个地方,是为了我们永远保持这个地方。还有一句是:如果我们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就势必背上很多包袱。)所以,我们在研究疏解这篇大文章的时候,希望大家思想能更解放一点,研究得更透一点,更深一点。我想,只有这样解放思想、多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把疏解这篇大文章做好。
结合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我们都要对疏解非首都功能,有一种更加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个事没退路!我们要围绕这个中心任务,“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群策群力,主动作为。大家都知道,中央政治局已正常讨论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北京的首都功能定位,包括疏解非首都功能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市里正在研究北京的实施方案,近期,市委将召开全会,专题研究落实中央《纲要》,拿出具体办法。我想,北京市《纲要》出来以后,我们是不是搞一次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围绕如何疏解非首都功能,进一步统一思想。各行各业都坐下来研究研究,转型怎么转?疏非怎么疏?硬骨头怎么啃?近期中期的目标任务是什么?研究清楚了、认准了、思想统一了,我们就大胆地推进,政策往这方面倾斜,工作方法、思路上都要往这方面集中,凝心聚力做好这篇大文章。
疏解非首都功能,需要“壮士断腕”。
最近一段时期,市领导大范围到各区县指导工作,既是调研,也是现场办公。前不久,市委郭金龙书记和王安顺市长到西城区调研时要求我们,多种途径促进人口和产业疏解、环境改善和风貌保护,努力实现城市和谐宜居和可持续发展。那么,怎么多种途径、多措并举?需要我们动点真格的。我想,“瘦身健体”首先要从自己身上做起,先断自己的“腕”、先割自己的“肉”,敢于在自己身上“下刀子”,从自己能干的先干起来,坚决克服“舍不得”的思想。
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确定几个重点疏解的领域,比如疏解市场、疏解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今年,我们下决心疏解批发类小商品市场,像动批,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已经疏解了1个市场,还有8个市场大概30万平米的租赁面积,我们要完成疏解20万平米的目标。另外,我们要疏解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这个我们已经向市里做了承诺。下一步,还有什么方向,这些都可以研究。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各单位目前还有多少资源,在租给一些低端产业,还在吃着“瓦片钱”。相关部门结合这次专题教育,要搞一次清查,租出去的房屋要限时收回,还在继续出租续约的,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先解决我们自身资源的疏解问题。如果连我们自己掌握的资源都整治不了、疏解不了,疏解非首都功能这篇大文章,又怎能做好呢?
在功能疏解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只算小账,要算大账。要有长远眼光,要有服务中央、造福后人的大理念。常有人和我说,整合资源,疏解功能后,空出来的这几块地做绿地多可惜啊,如果引进好的企业,那都是真金白银。我说,在疏解过程中,如果我们把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疏解了,还以各种借口又装上类似的企业,这不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吗?那么疏解出来的空间,到底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大家在这方面要解放一点思想,研究一下,现在已经到了该研究这个的时候了。所以,既要有“断腕、割肉”的决心,还要舍得腾出资源,为首都功能增光添彩,强化首都功能。腾出的空间资源,我们可以用来提升城市的环境、服务百姓生活,比如用于停车、文体、连锁店等便民设施,弥补公共设施欠账,也可以用于绿化,改善生活环境,让我们生活的城市能够真正地呼吸起来,真正地静下来。我讲过,那些用人少、资源少、耗油少,这样的企业能不能吸引进来;另外,能不能改成老百姓的服务设施,比如用于停车、文体设施,能不能改成小区的 ;极而言之,我们说一个楼、一个空间,很破旧,我们能不能咬咬牙,变成一个公园、绿地,变成一个居民的公共空间,行不行?我们要下大力气,将来这个城市的浮雕是什么?我们这个城市特征除了安顺市长提出的安静之外,还有什么呢?这几天我在想,我们未来的西城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就符合首都功能要求了呢?我提了几个特征,与大家分享,就是安全、安静、舒适、优雅、古朴。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算清楚的“大账”,未来我们的地区如果达到这样的情况,就做到了不留遗憾、和谐宜居。
疏解非首都功能,需要改革创新。
这项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缺少可参考的样板,很多是两难和多难的问题,需要我们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来解决。
要在顶层设计上改革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中央在京津冀这个大圈子里为我们疏解非首都功能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空间上的支撑,开了门、通了路。我们要用好这个战略机遇,在一个更大的空间里、更高的层次上去谋划我们的疏解工作。我们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定,研究区域疏解的路线图,梳理清楚我们的资源,研究透彻我们手中的“棋子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样一个大的“棋局”中,充分发挥我们的作用。
要在政策措施上改革创新。过去,我们的政策都是奖励引进和留住的政策。根据现在的新形势,需要我们变变思路,由奖励进来变成鼓励疏解,研究一些有利于疏解的政策,比如,用工限制条款、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等等。我们现在还要思考我们的园区,园区是聚的概念,那疏的概念是什么?我们要留住精华,疏解不适合的企业,在政策上改变思路、大胆创新,
要在方式方法上改革创新。我们在许多领域的一些老的方式方法,在过去的集聚发展时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现在,这些老的方式方法也应该顺应形势,改革创新,为疏解非首都功能服务。比如政府投资的问题。最近,杜德印同志就首都功能给我们讲了一课,他说,这几年城市病加剧,为什么?我们的投资导向有问题。过去,我们为了城市发展,政府投资导向是向集聚发展这方面投,政府这样投,社会资金也跟着向这方面投,使得“城市病”不断恶化。现在我们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城市要瘦身健体,我们的投资方向必须要有所转变。政府投资要引导社会投资向治理城市病的方向投,而不是向“添病”的方向投。因此,方式方法上一定要改革创新。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在这项工作上,落实绝不能打折扣、绝不能等待观望。我们要把各部门、各单位疏解了多少、清理了多少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也作为这次专题教育实效的一个检验。大家要多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换思想不换人”,但如果思想没有触动、行动没有跟进、年底没有见成效,我们肯定是“不换思想就换人”。
第三个方面的体会,加强自省,增强自觉,争做“三严三实”的好干部。
这次专题教育,有一点非常明确,就是问题导向。在中央的方案中列举了当前一些“不严不实”的表现和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比如:理想信念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宗旨意识淡薄、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党性修养缺失、不讲党的原则等问题。比如:滥用权力、设租寻租,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不直面问题、不负责任、不敢担当,顶风违纪还在搞“四风”、不收敛不收手等问题。还有,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不忠诚、做人不老实,阳奉阴违、自行其是,心中无党纪、眼里无国法等问题。
上周,郭金龙书记在全市党课中,也列举了全市党员干部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在修身做人方面,突出问题是不学习、不规矩、不报告、不严格。在用权律己方面,突出问题是不自觉、不自律、不遵纪、不守法。在谋事创业方面,突出问题是不改革、不担当、不落实、不服从。
中央和市里点到的这些问题,在我们区里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都有不同程度表现。对照“三严三实”要求,我们要自我梳理、自我检查、自我反思。秉着一颗忧党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西诚这片沃土的深深热爱,问问自己的内心,有没有这些“不严不实”问题。今天,我也有十个问题,想和大家一起交流,看看自己身上,也看看我们的周围,看看我们的队伍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和问题,我们共同扪心自问、共同来反思。我们归纳了“十问”。
一问,在信仰信念方面,我们的“总开关”是否拧紧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是否给出了清楚的答案?现在有的党员干部,谈到理想信念的问题,总是理不直、气不壮,显得不那么坚定了,害了“软骨病”。面对压力大时,有的领导干部还说“我们也是人啊!”,不自觉地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如果我们党员干部都在信与不信间犹豫彷徨,又何谈让群众跟着我们走呢?
二问,在忠诚守规方面,工作在红墙外的我们,是不是最讲政治、最守纪律、最懂规矩?落实中央、市委精神有没有打折扣、有伤耗、搞缩水?我们有的干部面对妄议中央的错误言论不敢亮剑,面对社会上一些负面传言不加辨别地跟风,人云亦云,没有及时、坚决地维护党的形象。如果没有这种政治定力,作为核心区的干部是不够格的。
三问,在政绩观方面,我们有没有搞过应景工程、面子工程?有没有为了应付差事,做表面文章?我们有的干部对区域发展的问题认识研究得不足、顶层设计不够,决策上听取意见不充分,没有“接地气”,导致有些工作表面化、短期化和形象化,有时出现了“盆景工程”和“作秀现象”,造成了有些工作难以持久、不可持续。
四问,在本领能力方面,我们有没有“本领恐慌”?通过学习解决了什么问题?现在,一些干部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但缺乏做好工作的本领。表面看是不适应新常态,老办法、老经验、老政策不好使了,感到思路不开,劲不知往哪使,其背后是不学习、不思考、不研究、不实践、不探索,没有通过理论武装、知识重构,来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有的干部把学习当负担,读书当烦恼,不喜欢动脑子,导致一些工作经验总结不出来、宣传不出去,吃苦精神不强,少了坐冷板凳的精神。
五问,在求真务实方面,我们的干部有没有探求就里的精神?有没有像“钉钉子”一样把工作一抓到底?有的干部对工作不求甚解,上下一边粗,简单应付,表面忙忙叨叨,实际没干在点上、根上,事先缺少了系统思考,导致工作没章法,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撒胡椒面”式的这里抓一下,那里敲一下,浅尝辄止。有的干部甚至一年下来都没好好静下心来研究研究工作规律,大量资源、精力都在做个案上,没有解决普遍性问题,抓工作没有抓出成效。
六问,在胸怀视野方面,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目标,我们有没有国际一流的理念、一流的视野、一流的素养、一流的能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胸怀够不够大?我说,走向国际不代表着迈进一流,我们有的干部干工作视野狭窄,没有超前性和战略性,只想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来没有放在发展的大盘子中去思考谋划,只算自己的小帐,算不清大帐。
七问,在责任担当方面,有没有“为官不为”的情况?有没有想当“太平官、逍遥官”的想法?有没有错误地认为抓作风、反腐败影响了工作?面对困难,有的干部不作为,怕事、躲事、推事,不当“斗士”当“绅士”,爱“踢皮球”不爱“抢篮球”;有的软作为,执行落实不彻底,什么好干干什么,任务一下来,就会制定方案、分解任务,该是自己职责让别人承担,自己的主业和责任田不种好,指望别人给自己的事情出招数、想办法;有的慢作为,工作缓慢拖拉,缺乏立竿见影、果断推进的劲头,什么事一放一年过去了。有的先看邻居、随大流、开小差。有的在执法时,总要求联合执法,自己却不主动靠前;有的滥作为,把公权力用在了与自己相关的利益人身上;有的假作为,汇报讲的好,实地去看却不是那么回事。以上这样的干部,只想当官不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只当看客不当主人、只想配合不想牵头、想要保位置还想求清闲,我说,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做领导的。
八问,在作风建设方面,我们制定的整改方案是锁在抽屉里、挂在墙上了,还是放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了?我们有没有真正的掏出一颗心为群众服务?有的干部还是没有坚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没有常用常新、常效常态。纯而又纯、真而又真的同志友谊又抛在脑后,红脸出汗又藏在了记忆深处。我们去年刚刚搞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到一年,有的同志就丢掉了那种气氛,忘了我们的自我批评和我们的承诺。我们的作风建设抓了几年了,从去年千家评政府的结果看,通过明察暗访,作风建设满意度却是在下降的,主要集中反映在窗口部门态度生硬、不一次性告知,盖个章、填张表让群众跑好几趟,甚至在政府内部部门也是这样,没有在深层次上解决服务对象的需求,没有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办。
九问,在廉洁自律方面,我们有没有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还有没有违反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有的干部还是存在看风头、搞潜伏的心理,还停留在不敢的层面,在不能、不想上还有差距。从今年1-4月的行政投诉来看,我们新立案了20件,增长233%,其中处级干部4人(正处1名),科级干部7人,群众举报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配备使用公车的信访件仍然比较突出。认为这些是上不了纲、触不了法、最多算小节问题,这是十分危险的。
十问,在修身做人方面,我们有没有做“两面人”的时候?我们有没有高雅健康的个人生活情趣?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现在有的干部,对上毕恭毕敬,对下吆五喝六,搞多套话语体系;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表里不一,成了“双面人”。有的干部没有以德服人而是权位压人,没有用自身的道德力量、人格魅力来引领人、凝聚人。我讲的这“十问”,大家都思考一下,对照对照,反思一下。
这次专题教育就是冲着这些问题来的,就是向这些问题亮剑。我们不能做到“闻过则喜”,至少要做到“闻过则改”。如果不改掉这些不严、不正、不廉、不为、不实的问题,我们的作风就硬朗不起来、规矩就立不起来、能力就高不起来,就会背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损害党的执政根基,损害群众利益,损害事业发展,恶化政治生态,成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绊脚石”,成为我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减速器”,阻碍小康社会、中国梦的实现。同时,“不严不实”对党员干部个人和家庭幸福也会带来极大损害。
那么,聚焦 “三严三实”要求,结合这些问题,对照“好干部”标准,作为核心区的干部,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干部呢?我想,是不是要做好这六种人: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做思想上的清醒人。
做清醒人,需要时刻把信仰、信念、理论作为清醒剂,时刻警惕“钙质”流失,这是百病之源。“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要坚守住灵魂高地、思想高地、道德高地。我们要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习基本理论, 把党性的“必修课”补好,用理想信念修高自己的人生境界,看透诱惑繁杂,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歪风邪气面前会岿(kui)然不动。这是做一名“好干部”的第一要义。
二是践行“红墙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讲政治,是我们每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要时刻牢记政治意识、政治责任、政治纪律,站稳政治立场。要搞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职责,自觉、自愿地担负起政治义务、政治任务,一言一行,都要讲规矩、有边界。特别是我们在西城工作,要牢固树立“红墙意识”,把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地、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底,不等待、不观望、不懈怠、没二话。在这次专题教育中,大家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提出的“五个必须”和“七个有之”,来一次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深度体检、全面诊治,把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作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的“定海神针”,保持我们的红色政治基因。
三是修德修身修心,做清正廉洁的干净人。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权力是公权、公器,权力越大,越要低调、越要谨慎。我还是想说那句话,“教训就在身边、诱惑就在眼前,陷阱就在脚下、失足就在瞬间”。我们要修德养廉,小事小节上有原则、有底线,陶冶身心,涵养德性。还应该修身存畏,敬畏人民赋予的权力,敬畏法律法规、党纪党规,敬畏民意民心。要有“静坐常思己过”的境界,坚持“吾日三省吾身”。还要修心养性,养成“一身正气”的风骨,“一尘不染”的节操,“一生无悔”的追求。最近看了一本书,名叫《心态决定命运》,只要我们心态平和了,名利看淡了,境界提升了,人也跟着快活了。
四是用心用情用力,做履职尽责的实干人。
实干家,干实事,不仅要用力,还要用心用情。我这里讲的用心,就是专注专心;用情,就是要有一种干事业的热情、激情,或者是人文情怀。我们中国文化有个准则,叫做原心不原迹,你用了心、用了情,即使没达到应有成效,也是情有可原的。实际上,只要用了心、用了情,用力也就成为必然,事情也就功到自然成。最近有群众说,现在一些干部的嘴甜了,事情却难办了,其实是在说一些干部拖沓、糊弄、缺乏实干精神。也有的干部深入基层做了不少事,但效果却不尽人意,一些细节没有注意,这不怪群众要求高,只怪我们没用心,没把工作做到实处。无论什么事,搭一次“花架子”,就把群众的心伤一回;走一次“过场”,就会与群众的距离远一分,绝不能用我们的“自我感觉良好”代替群众的“获得感”。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干得卖力、干到点上,群众就会拥护你,就会真心点赞。
五是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做干事创业的有为人。
古人有“双脚踏破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的豪迈和心性,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更要有敢于涉险滩、敢迈深水区的气概和担当。特别是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深化改革的任务,前无车后无辙,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我们放下包袱、大胆探索、迎难而上,才能适应新常态、新要求,才能有新作风、新作为,才能破茧成蝶,取得改革发展的新突破。要用铁的肩膀扛起应该肩负的担子。我们干事业,就要有激情、不能有惰性;要有创造、不能守旧;要勇于作为、而不能为官不为;要勇于自我革命,而不能明哲保身。我想这也是“创业要实”的应有之义。我们要着力提高适应新常态的能力,提高改革创新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抓工作落实的能力,以血性的担当助推西城的发展,争当西城改革发展的促进派。
六是始终忠诚踏实,做厚道朴实的老实人。
“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领导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现,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我们要做到“三个一”,就是一心、一致、一贯。一心,就是具备一颗忠诚的心,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都问心无愧,对得起党性,对得起良心,绝对忠诚。一致,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是我们的本色和本职要求。一贯,就是始终坚定信仰、信念、承诺、追求不变,不异化,坚持到底,有一股认真的劲儿。
这六种人,是我们今后选人用人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要让那些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默默无闻、老老实实、勤业敬业的干部有为、有位、有舞台。
第四个方面的体会,坚持首善标准,谋划推动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这次专题教育,突出强调的是“严”和“实”。如果专题教育我们都开展的“不严不实”,谈何要求干部在思想、工作、作风上“又严又实”呢?为此,区委成立了由组织部牵头的专题教育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有关工作,需要把握好工作的标准、节奏和效果。方案已下发,今天,我再提三点要求:
一是在方向上,要聚焦一个主题、做好“三个结合”。坚持不走神、不散光、不跑偏,把“三严三实”这一鲜明主题贯穿于专题教育的全过程。切实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合起来,把践行“三严三实”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要保障,以严的要求、实的举措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北京时讲话精神结合起来。通过这次专题教育,再一次深刻学习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围绕我们的重点工作,大胆出点子、找办法、想招数。与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借鉴成功经验,对我们的思想和作风进行一次再洗理、再提高。我们要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动摇、党性修养缺失等问题,着力解决滥用职权、顶风违纪等问题,着力解决对党不忠诚、无视党纪国法等问题。
二是在任务上,要把握“四专一改”、做到“四个下功夫”。“四专”是:专题党课、专题研学、专题交流、专题民主生活和组织生活会;“一改”是:整改落实、立规执纪。在这个过程中,要在聚焦问题上下功夫,结合当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通过专题教育,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工作作风和履职能力。要在领导带头上下功夫,领导干部要发挥好“关键少数”的引领示范作用,真正做到“五个带头”:带头接受教育、带头讲好党课、带头进行党性分析、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整改落实。各党(工)委、党组书记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自始至终把责任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上,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效果辐射到每一名党员。要在以知促行上下功夫。这次专题教育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不是一次活动,目的就是要让“三严三实”融入领导干部的经常性学习教育,成为一种常态,利用多种学习形式,把新认识、新方法转化到实践中。要在从严从实上下功夫。强化“严管更是厚爱”的思想,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立行立改。我们要把抓好专题教育作为履行党建主体责任的重要任务,纳入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那些组织不力、敷衍塞责、效果不好的,要严肃批评、严肃问责。
三是在效果上,要切实做到“六真”、力争“三个见实效”。要真学真懂,带着问题学、充满感情学,切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真查真改,对照“三严三实”查、对照“扪心十问”查,不仅要找共性问题,也要找个性问题,把问题找准、找具体、改到位、改彻底。要真信真用,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改造思想,决不能说一套做一套。特别是,要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努力在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
以上,是我结合中央、市委的有关精神,在学习“三严三实”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体会和思考,以党课的形式和大家进行了交流。今天,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共计15500个字)
北京市育才学校